美好学苑:太极禅网,投资禅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美好学苑:太极禅网 首页 太极禅 太极 查看内容

漫谈太极拳劲路

2015-10-17 14:58| 发布者: 太极禅| 查看: 631| 评论: 0

摘要: 武者,拳也。拳者,劲也。劲者,路也。路者,道也。道路通,则达耶。


武者,拳也。拳者,劲也。劲者,路也。路者,道也。道路通,则达耶。

我的太极之路通达了没有呢?我想,没有!生命尚未结束,太极之路还有待走下去。因此只配谈谈劲路,能不能谈好还真不好说……

拳架已然打成这样了,对的,错的,改也不易了。但劲路却一直在不断尝试:

前几天和弟讲起拳架中如封似闭的动作,弟的劲路是外旋分腕,阖劲施按,我体会是内旋分腕,阖劲拍按。从外形上很难看出来,内里的体验是完全不同的。此中没有对错,只说明拳路相同,劲路不同。我们各自体验了对方的劲路,感觉良好——能熟练运用就能很好的发挥。

也在前几天,网上和一位泉州的庄老师谈起太极劲,讲到“往来需折叠”的劲,庄老师强调要走圆,走圈。我感觉引化,化打。琢磨了几天,感觉还是该归到劲路上的 不同。太极走圆走圈没有错,是随顺的需要。引化和化打是往来的需要,也需要随顺。各位老师的师承不同,提法不同。比如陈式里面讲螺旋劲,我们叫卷劲。有叫末梢劲,我们叫鞭稍劲。还有伸筋拔骨,我们叫对拔劲。在网上充分体验了不同的提法,共同的道理。相同的拳路,不同的劲路,真是百花齐放,令人耳目一新。

这里想谈谈劲路和拳路的关系:

前段时间在网上和一位逍遥老师谈起班侯先生和建侯先生的不同,班侯先生的一式一练,建侯先生则一式多练,很有启发。结合老师在世时的各方面叙述,以及自己多年的感悟,明白了练拳和练劲的不同方式,不同劲路对拳路的诠释,真正体味到太极拳的博大精深。

在 不同的师承条件下,练拳架的同时实际就逐渐奠定了自己的劲路。由于各人身体条件不同,理解不同,肌肉,韧带,力量不同,灵敏度不同,都会造成向不同方向发 展。最常见的是左右手,左右脚力量差异造成全身力量不平衡,在接劲和化劲以及发劲方面需要不断的练习和弥补,这就会练出不同的劲路和打法,形成习惯的动作 和打破习惯的需要。习惯动作的养成,有利于自己独特打法的形成,成为杀手锏,亏也亏在给对手研究提供了破解的线路。这就是给竞赛创造了无数胜与败的机会。 也造成了班侯先生和建侯先生不同的武术理念和不同训练方式以及对劲路的追求。

得机得势,无定势,是老师经常挂在嘴上的,所以老师要我们结合各种动作练各种劲。上、中、下,三劲,横劲。直劲,斜劲等等,最大的方面要出腰腿劲,没有腰腿劲其他都白搭。

再谈谈劲路和气路的关系:

这里的气路,第一是和呼吸的关系,第二是和所谓丹田的关系。

平缓舒展的太极拳,其特点在于悠扬缓慢,似潺潺流水,流淌的是自然,是随性,顺流随势。所以太极拳也是遵循这个规律,平凡之间见真情。在运行中以静、净的态度阐释悠远。所以气氛一定是平缓舒缓的,是自然的,在自然中得气,在自然中呼吸,和谐于天地自然。气不能滞,不能急,不能刻意寻找呼吸,寻求丹田之气。

欲速则不达,功到自然成,到一定时候会有气感上身的,比如手指发胀,丹田充盈,劲能一致等等。

所谓丹田之气是中国文化的一种提法,实际是气血充足的表现,血含氧量高的表达,同时也是腹部肌隔的运动。

由于推动了下腹部横隔膜的运动,促进了重心下沉,使平衡加强,起到了扎根的效果。也由于架子下沉的结果,使受力点更合符力学要求,而得到稳固。

太极拳着重于腰部活动,重视腰部锻炼,使之柔顺,充实。由于上腹部隔膜的推动控制,在平衡上更加灵活,敏感,多变,灵动,动作更敏捷,反应更快。由于人的四肢直接受控于腰椎,在运动中的平衡能力显得更强,控制能力更好。对手脚的感应更直接。由于神经系统的发达,上身的反应,应该快于下身。这就给练中丹田有了 一个中国式的合理解释。
假如下丹田能给于沉稳的话,那么中丹田能给于灵。给于动的流动。

说到上丹田的话只能说由于气血充沛,无疑对脑部活动,对智慧有帮助。再加上丹田运用的熟练,随心所欲,就促进了运动机能提高,使心理素质得到把握,能冷静处置对手情况。

文/沈行佐 沈行佑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分类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美好学苑:太极禅网    

GMT+8, 2024-12-22 00:56 , Processed in 0.08130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